第3期(总第313期)(1月20日—2月9日)
2025-02-14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印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在重点任务上,《规划》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9个方面34项重点任务。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规划》对抓好组织实施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加强统计监测,适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加快涉农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完善乡村振兴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劣V类水体。《实施方案》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18项重要举措。《实施方案》聚焦引导各城市在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5个方面,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打造美丽城市示范标杆,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引导建设各类美丽细胞,争取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更加凸显、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美丽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区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更加凸显、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实施方案》部署5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三是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四是提升城市环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五是提升城市数智治理效能。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印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按照“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有进有退”的原则,新增廊坊商贸服务型、常州生产服务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对部分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并对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提出4方面要求,包括系统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集疏运体系、健全国家物流枢纽间的合作机制、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等。本次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后,共有152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布局建设229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将6批151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重点建设名单),将进一步提高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均衡发展水平,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更好衔接国家物流大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及重要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等重要物流节点,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对国内生产总值4000亿元以上城市的基本覆盖或有效辐射,进一步强化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印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7大类产业112项先进绿色技术,列明了每项技术的工艺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参数、实际应用案例、生态效益等。各有关方面可据此了解相关技术的主要原理、路径方向以及应用场景和实施效果,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推广和使用。
《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印发。近日,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金融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系统总结天保工程20多年成效经验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天然林保护修复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战略布局、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构建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天然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提升天然林质量效益为核心,推动天然林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天然林面积保持在25.8亿亩左右,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天然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功能完备。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到2025年,陆海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国家下达任务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和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稳步提升;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基本建成,海上风电、海水养殖等向深远海布局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对海岸带公众亲海空间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5年,全面形成陆海一体的开发与保护格局、管理与治理体系,全面建成高品质、高效能、高活力海岸带。
(信息来源:国务院官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生态环境部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