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ning Information

规划资讯

第9期(总第319期) (3月17日—3月23日)

2025-03-28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印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建设目标,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提升工业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二是业务功能,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计算、分析、能效对标、优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足迹核算等功能。工业企业和园区可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实际需求等,确定开发建设的具体功能。三是技术方案,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统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数据架构、模型组件、业务应用和互动展示。工业企业和园区需依据节能降碳及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政策要求等,开展系统架构建设并持续更新。四是保障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规定,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保障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运行。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8方面提出30条政策举措,向全社会释放了党中央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的坚定决心。《方案》部署了七大行动,包括需求端的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供给端的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以及外部环境端的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等,进一步强调了完善投资、财政、信贷、统计等各项支持消费政策。《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升级为目标,进一步破解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是一个推动供需两端综合发力、统筹促消费和惠民生、强化消费政策协同的综合性文件,为我国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了有效制度供给、注入了强大信心动力。

《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印发。近日,国家林草局修订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管理,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规范有序发展。新修订《办法》共7章40条,分为总则,建设内容和范围,职责分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保障措施,附则。从细化职责分工、优化项目申报、深化组织实施、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面压实责任、加强监管,规范管理、高效实施,为今后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指导。

《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推动康养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康养服务标准,完善服务功能,创新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康养示范项目,打响海南“健康岛”品牌,引领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要求,明确康养产业范畴,健全分类和标准体系。围绕基地、产品、服务等康养产业内容,分类制定医疗康养、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康养旅游、旅居养老等标准。每年制定2—3个相关标准、3—5类专项康养服务包,引领服务规范和质量提升。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本建成;到本世纪中叶,美丽四川全面建成。《实施意见》明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协同管控机制。到2035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85万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306.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广节约用地技术和模式,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尾矿回收利用,到2035年,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到2035年,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成。

《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印发。近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在河南省黄河流域构建生态、城镇、农业等三大格局,基本建成示范区、先行区、引领区、彰显区等黄河“四区”。“河南省黄河流域的范围包括沿黄9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4个引黄受水省辖市的119个县(市、区),总面积约10.25万平方千米。”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空间格局、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等内容,为各类开发、保护、利用、修复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规划》提出,构建“一带两屏”的生态格局,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带,筑牢太行山、伏牛山绿色生态屏障;构建“一圈多点”的城镇格局,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郑州都市圈,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心三区”的农业格局,重点推进中原农谷农业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豫北平原高效农业区、豫东平原高效农业区、豫西山地丘陵生态农业区。

 

                    (信息来源:国务院官网,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